星期二, 九月 26, 2006

学生停课田间掰玉米,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

进入9月份以来,酒泉市肃州区几十所中小学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上万名学生娃放下书包拿起农具,陆续走上田间地头掰玉米。据当地教育部门称,该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并为学校补充教学经费。

据一名初中生告诉记者,他们从9月18日开始全校停课,每天上午8时骑自行车到地里掰玉米,一天劳动7个多小时,全班40多名学生,基本上不到一个小时就能把一亩地里的玉米收完,每亩地的报酬是100元,学生中午自带干粮。据带队的小学老师介绍,按照教育局的规定,小学只允许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勤工俭学,计划劳动日为3天。他说,由于小学生不能完成砍玉米秆的劳动,只负责掰玉米,所以报酬要少一些,每亩地80元。



我在读初中和小学的时候,每次农忙,学校都会放忙假。忙假时间一般持续一周或十天,也有两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回家去帮助需要劳力的家里收割水稻、麦子。这一举措,的确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忙时节劳动力不足的难题,而且也的确是很早就让我们体会到了父母供我们读书之不易。知道了一粥一饭之来之不易,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我们学习的一种促进。所以,就我自己而言,我是支持让学生参加一些劳动的。不过,我支持学生参与劳动并非意味着我支持酒泉市肃州区这种方式的学生劳动。

在寒假、暑假之外增设忙假,我不知道是不是我们那里的特色,不过,从这一报道来看,采取类似做法的,我们那里的做法倒是绝非孤例。所不同的是,我们放忙假是为了帮助家里过忙,而他们“放忙假”是为了帮助别人过忙。我们放忙假是为了挥汗如雨地在太阳下干活,没有想到什么要培养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等“深刻的涵义”,那些都是那些吃饱了饭的人在书斋中想出来的玩意儿;而他们“放忙假”,虽然按照他们的说法,是为了“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并为学校补充教学经费”,不过,在我看来,归根到底还是为了一个钱字,摆脱不了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为学校为教育部门谋求经济利益的嫌疑。



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让学生去给别人劳动,这是要收取相应的金钱的。而这笔钱,很显然,不是给了学生,而是到了学校,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口袋(我甚至怀疑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到了相关负责人的口袋)。而且,据一些家长则反映,有些学校在学生不愿意参加的情况下,竟收取与其他学生劳动报酬相同的费用来弥补。在采访中,一名初中学生向记者说,她就是交了100元钱之后才没有参加劳动的,而且,他们班有将近10名学生交了钱。这么说来,这所谓的勤工俭学早已变了味。所以说,我怀疑一切都是为了钱也并非是无中生有的瞎说。

我之所以说他们也放忙假时在放忙假这一称谓上加以引号,也是因为这个跟我们那里的放忙假实在是很不一样的缘故。学校给停课了,学生也不让去学校了,所以说这忙假也是“放”了的,而且这时节也正是农忙之时,所以也可以称之为“忙假”,不同的是这忙假给放变了味,很可能变成了为某些部门牟取私利的活动,所以就只好称之为“放忙假”。

让学生参与劳动我很支持,不过,还是应该把学生的收入开支状况都给详细地向大家加以公开说明才行。要不然,我不得不继续做一些不好的猜想!

cf:

甘肃酒泉上万学生停课田间掰玉米

没有评论: